“自我到中国以来,每年都会看到这样的人被录取——他们不只学业优秀,而且对某种东西怀有全然的激情。”有过多年招生经验的麻省理工中国总面试官,在招收了很多优秀的中国学生后指出:“这几乎是常春藤名校招学生的一个重要标准,任何时候激情都胜于智力。”
激情是所有名校的特质
让孩子均衡发展,是很多中国家长根深蒂固的教育理念。于是,在申请美国名校的中国学生中,很多人都会带着一张令人印象深刻的单子,上面写满了他们参与的各种课外活动:运动、音乐、公益服务、学术活动。看起来,他们的发展是平衡的,但美国名校却看不到那个真实的人,这样的学生到底是不是美国名校要找的呢?
激情是所有名校所强调的特质。也许你有爱好,也许你有喜爱的活动,然而能为之执著,一如既往地坚持的学生又有多少呢?在斯坦福大学的毕业典礼上,乔布斯给毕业生一条忠告“忠于内心和直觉”,乔布斯对毕业生、校友和家长们说:“你的时间有限,所以最好别把它浪费在模仿别人这种事上。”
被名校录取:激情胜于智力
一名学生,在无托福无SAT的情况下,被美国排名二十多的蒙特霍利克学院录取。她特殊的经历是在她的旅途中,初中开始带着相机和笔记本,独自去云南、缅甸、西藏,在途中经历了许多惊险,体验不同的生活克服不同的困难帮助不同境遇的人,收集整理旅途中特殊的收获。这就是一个女孩身上体现出的激情。
另一名被麻省理工录取的学生,她的成绩的确都在平均水平以上,但成绩比她好的大有人在。为什么她会被全奖录取呢?她在描述自己参加过的活动时,只介绍了一项活动而已,她的小弟弟很早就被诊断患有自闭症,从父母的行动中,她学会了帮忙照料弟弟,并和父母一起成了自闭症的行家。她全部的业余时间都花在了解自闭症和最新治疗方法上。她有一个目标,就是用一生的时间去寻找自闭症的治疗方法。虽然年纪轻轻,她却拥有出色的关于自闭症的知识主体架构,这些知识积累来源于她对这一疾病的科学调研,她在当地为大量自闭症病人服务的实践,还有她的亲身体会——这种疾病如何影响病人及其照看者的日常生活。
如何挖掘和培养激情?
课外活动是美国名校的录取标准,多参加课外活动就能符合美国名校的录取标准了,显然这是对美国名校要求的误解。课外活动的重要性不在它本身,而是从这些活动中体现出的,或者锻炼出的品质才是美国名校所看重的。抛开这些高大上的活动本身和与之关联的荣誉,看看这些活动在你身上留下的烙印,这些活动和经历是不是给你注入的精神的力量。而这些精神的力量可以体现在的所有的行动,这才是美国名校们最看重的东西。
我们如何判断哪一种激情转瞬即逝,而哪一种激情可能持续终生呢?《自主学习》一书的作者伯林·伯格提出了一些激情的表现特征:
专注:一般人只能做十分钟的事,他能专注一小时,不会轻易被打断或分心。
坚持:始终坚持到底,即使失败了,也会收拾残局,从头再来。
没有时间感:忘记了时间,经常忽略正常作息,不分昼夜,废寝忘食,讨厌别人干预。
不觉得疲倦:经常废寝忘食,只要他开心,即使体力透支也不觉得苦,他可以因而不休息,不睡觉。
动机十足:短暂休息之后,他会很容易继续工作,如果需要他人协助,他会找人帮忙,解决问题后,又投入工作。
相关文章推荐
学生和家长最新评价 | ( 已有0条评论,有282人参与!) | ||
最新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