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对ETS最新的评分标准的解读,我们发现在在0-5分的六组评分标准中,2-5分四组标准中都提到了“exemplifications”,可见举例子在托福独立写作中的基础性与重要性。举例通常用于说明不能穷举的类别,这就要选择典型、有代表性的;可以用于证明(例证法),要求有很强的相关性;也可以用于类比推理,进一步说明主题。根据例子的来源,我们可简单的将其分为“粗粮”和“细粮”。
“粗粮”
“粗粮”即一类人、物或事、抑或是一个公认事实的例子,说白了就是多数人都能认可的信息。学生在寻找这类例子的时候比较轻松,在观点中找出可以继续细化的重点信息,进行”narrow down”的工作。请看以下两个例子:
观点1:Employers are willing to pay a premium for highly qualified applicants。
例1:For example, international companies desire bilingual employees and offer higher salaries to attract them。
分析: 观点中employers 和qualified applicants是相对空泛的两组词,并且构成因量和变量的关系,即应聘者的素质将随着公司性质及要求的变化而不同。例1中international companies 是employers中的一种类型,由于是跨国公司或涉外企业,就很有可能对外语有一定的要求,不难想象, highly qualified applicants 就相应体现为bilingual employees。
观点2:Easier-prepared food has greatly improved the way people live。
例2:Supermarket provides meat and vegetable clean and neat, some of them may even have relevant ingredients and need only a few minutes to be made into a delicacy。
分析:照着“粗粮”选例的思路,我们就会去寻找本句中可以分类的一些词。很明显,Easier-prepared food可以具体到很多种食物,超市的冷冻食物,冷藏区的半成品等。同样,这种食物对不同的食客(people)也会产生不同的影响:男人做饭的积极性提高了,女人的负担减轻了,孩子的独立性也提高了。
“粗粮”很好用,可以建立“面”对“线”的关系,营养成分高,但需要注意不能太空洞,同时也要控制量,适可而止,否则会使读者“消化不良”。
“细粮”
“细粮”就是具体到一个人、一个物抑或一件事,可以是具体存在,也可以无中生有。这类例子更加鲜活,要求思维活跃;如果同学们的知识面够广,又能灵活联系,那么写起来会更加得心应手。
一方面,这类例子可以是关于普通人的,包括身边的人和自己,像你我的经历都可以往上搬嘛,但要注意能明显突出主题,论证观点;个人的例子“宁缺毋滥”。
观点3:Poor life brings people rich experience。
分析:对于现如今的孩子来说,从自身方面找同感,有点难,毕竟他们中有很大一部分没有过过苦日子,于是没有这方面的切身体会;但是父辈们的一句话总是在他们耳边响起,“你们现在啊,比我们那时候幸福多了!”接下来的“想当年”之类的教训就是我们可以引用的鲜活的例子。例3:My father knows what it means to live for twenty years in houses without a bathroom or running water, which makes him cherish more about the present life. 这样写就很贴切,很自然。
另一方面,此类例子当然也可以是名人,包括健在的和去世的,流行的和过气的,东方的和西方的,名人的例子比较容易引起共鸣。
观点4:You can not judge a person only by his or her appearance。
例4:Susan Boyle is one of those. Such an appearance has long been rumored, but her incredible voice and her stunning performance on BGT has won her great popularity。
分析:如果用个大家都听说过的人或事,更容易引起共鸣,更加具有说服力。近期比较典型“人不可貌相”的例证中,相信有不少人对“英国达人秀”走出来的Susan大妈并不陌生。怎么样,很鲜活很养眼吧。有些同学的例子比较枯燥,一看到文学就举莎士比亚,一讲到科学就说爱迪生,一提到成功人士就想到比尔?盖茨。这种例子有时非但不能起到论证的效果,反而容易引起人们的反感,因为太呆板了。如果一定要用旧例,为规避风险,则应该从一个不同的角度切入——要推陈出新。旧例在翻新的时候要有亮点。
此外,“细粮”的无中生有就是假设论证,和数学论证方法相类似。这种举例方法让读者看到未来,想到过去,从而联系现在。最常见的开头为if,supposing等。
观点5:Individuals play a significant role in alleviating traffic congestion。
例5:If 30 people get on a public bus instead of 30 individual cars, there will be far fewer automobiles on the road, greatly easing the traffic burden。
分析:假设一定数量的个体共同开展减缓交通压力的行动,能够获得多大的效益——这是要说服个人加入到这个行列中来的重要理由。相反,如果没有人或很少有人采取同样的行动,后果将变得多么严重——这才是人们形成紧迫感和责任感的关键所在。
“细粮”很生动,可以建立“面”对“点”的关系,读者容易理解,但也要注意不能松散,要跟主题紧密相关(to the point),否则宁缺毋滥。
结语
写作文举例子,“粗”“细”搭配更健康。那么,这些例子都去哪里找呢,小人物的真实经历,大人物的功绩故事,社会时事潮流,甚至是托福考试本身,都像一个大庄园一般,为我们的写作提供了大量的素材。在时间充足的条件下,准备长期攻破的同学们目前所需要做的,就是建立个“粮仓”,开始囤积例子吧。
希望“福娃”们在备考过程中积累素材,建立自己个性化的“例子库”,熟练运用,从而取得写作高分。
(来源:考试大 中国最受欢迎的考试教育王国)
“粗粮”
“粗粮”即一类人、物或事、抑或是一个公认事实的例子,说白了就是多数人都能认可的信息。学生在寻找这类例子的时候比较轻松,在观点中找出可以继续细化的重点信息,进行”narrow down”的工作。请看以下两个例子:
观点1:Employers are willing to pay a premium for highly qualified applicants。
例1:For example, international companies desire bilingual employees and offer higher salaries to attract them。
分析: 观点中employers 和qualified applicants是相对空泛的两组词,并且构成因量和变量的关系,即应聘者的素质将随着公司性质及要求的变化而不同。例1中international companies 是employers中的一种类型,由于是跨国公司或涉外企业,就很有可能对外语有一定的要求,不难想象, highly qualified applicants 就相应体现为bilingual employees。
观点2:Easier-prepared food has greatly improved the way people live。
例2:Supermarket provides meat and vegetable clean and neat, some of them may even have relevant ingredients and need only a few minutes to be made into a delicacy。
分析:照着“粗粮”选例的思路,我们就会去寻找本句中可以分类的一些词。很明显,Easier-prepared food可以具体到很多种食物,超市的冷冻食物,冷藏区的半成品等。同样,这种食物对不同的食客(people)也会产生不同的影响:男人做饭的积极性提高了,女人的负担减轻了,孩子的独立性也提高了。
“粗粮”很好用,可以建立“面”对“线”的关系,营养成分高,但需要注意不能太空洞,同时也要控制量,适可而止,否则会使读者“消化不良”。
“细粮”
“细粮”就是具体到一个人、一个物抑或一件事,可以是具体存在,也可以无中生有。这类例子更加鲜活,要求思维活跃;如果同学们的知识面够广,又能灵活联系,那么写起来会更加得心应手。
一方面,这类例子可以是关于普通人的,包括身边的人和自己,像你我的经历都可以往上搬嘛,但要注意能明显突出主题,论证观点;个人的例子“宁缺毋滥”。
观点3:Poor life brings people rich experience。
分析:对于现如今的孩子来说,从自身方面找同感,有点难,毕竟他们中有很大一部分没有过过苦日子,于是没有这方面的切身体会;但是父辈们的一句话总是在他们耳边响起,“你们现在啊,比我们那时候幸福多了!”接下来的“想当年”之类的教训就是我们可以引用的鲜活的例子。例3:My father knows what it means to live for twenty years in houses without a bathroom or running water, which makes him cherish more about the present life. 这样写就很贴切,很自然。
另一方面,此类例子当然也可以是名人,包括健在的和去世的,流行的和过气的,东方的和西方的,名人的例子比较容易引起共鸣。
观点4:You can not judge a person only by his or her appearance。
例4:Susan Boyle is one of those. Such an appearance has long been rumored, but her incredible voice and her stunning performance on BGT has won her great popularity。
分析:如果用个大家都听说过的人或事,更容易引起共鸣,更加具有说服力。近期比较典型“人不可貌相”的例证中,相信有不少人对“英国达人秀”走出来的Susan大妈并不陌生。怎么样,很鲜活很养眼吧。有些同学的例子比较枯燥,一看到文学就举莎士比亚,一讲到科学就说爱迪生,一提到成功人士就想到比尔?盖茨。这种例子有时非但不能起到论证的效果,反而容易引起人们的反感,因为太呆板了。如果一定要用旧例,为规避风险,则应该从一个不同的角度切入——要推陈出新。旧例在翻新的时候要有亮点。
此外,“细粮”的无中生有就是假设论证,和数学论证方法相类似。这种举例方法让读者看到未来,想到过去,从而联系现在。最常见的开头为if,supposing等。
观点5:Individuals play a significant role in alleviating traffic congestion。
例5:If 30 people get on a public bus instead of 30 individual cars, there will be far fewer automobiles on the road, greatly easing the traffic burden。
分析:假设一定数量的个体共同开展减缓交通压力的行动,能够获得多大的效益——这是要说服个人加入到这个行列中来的重要理由。相反,如果没有人或很少有人采取同样的行动,后果将变得多么严重——这才是人们形成紧迫感和责任感的关键所在。
“细粮”很生动,可以建立“面”对“点”的关系,读者容易理解,但也要注意不能松散,要跟主题紧密相关(to the point),否则宁缺毋滥。
结语
写作文举例子,“粗”“细”搭配更健康。那么,这些例子都去哪里找呢,小人物的真实经历,大人物的功绩故事,社会时事潮流,甚至是托福考试本身,都像一个大庄园一般,为我们的写作提供了大量的素材。在时间充足的条件下,准备长期攻破的同学们目前所需要做的,就是建立个“粮仓”,开始囤积例子吧。
希望“福娃”们在备考过程中积累素材,建立自己个性化的“例子库”,熟练运用,从而取得写作高分。
(来源:考试大 中国最受欢迎的考试教育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