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出国留学生人数的增加,家长们也盲目跟风,有点钱就让自己的孩子出国读书,觉得“别人都能出国,我为什么不行”等等这种想法,却从未考虑过孩子自己内心深处的想法。出出国老师在此提醒大家,出国固然是好,但是在规划海外求学目标时要有长远的打算,同时给自己留足后路,做好输的心理准备。
家长要理性选择出国问题
孩子“被留学”,在低龄留学生群体中相对更为多见。上月中旬,巡回北京、青岛、西安等7个城市的中国国际教育展上,便不乏一些先于孩子有留学意愿的家长的身影。
有些学生这样说到,“我其实不想出国,留学是父母的意愿,实现的是他们的希望。”“如果我不去留学,父母会伤心。”等等类似这样的话题。在他们的父母看来,最重要的是拿到国外学位。
在低龄留学的情况下,家长务必要尊重学生本人的意见。如果本人不愿意出去,父母又要坚持,孩子出国后就很难适应国外的环境,也不愿意去调适,很多就只能中断国外的学习回国了。这不仅损失了金钱,也损失了宝贵的学习机会和学习黄金时间。
在这里出出国老师提醒大家,在对待孩子出国学习的问题上,需要理性对待,不要盲目跟风,要看孩子自己的意愿。
出国前 心理调整好
事实上,留学并不像人们想象中那么光鲜亮丽,每个留学在外的学生都挺不容易的,个中的拼搏和苦涩只有自己心里最清楚。比起国内的环境,在国外有时候更为严格苛刻,即将迈出国门的学子要有足够的留学心理准备才行。
有一项针对留学澳大利亚的中国学生的网络调查显示,留学生因业余时间无处可去而常以网络和影碟打发时间者占26%;找不到倾诉对象和途径的占17%;学习、工作或经济压力大导致失眠者占16%;自认为“吃得好睡得好,心情畅快”的,仅占被调查者的7%。
出出国老师说称,“一些留学生是抱着美好的愿望走进梦想中的留学国家的,他们想象的是那种自由自在的留学生活,他们会事先为留学加些想当然的理想光环,这样就容易造成心理落差。”
出出国专家表示,完整的教育由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三方面因素叠加而成,无论哪一方面缺失,都会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舆论宣传对留学成功与否的评价,对海归的地位有所夸大,也加大了留学生的心理预期,导致他们在海外生活或者回国后更加容易产生心理落差与失衡。”
行前 避免心理亚健康
数据显示,从1978年到2010年底,中国各类出国留学人员总数达190.54万人。根据数据分析推测,未来几年中国留学人数将持续增长。
随着留学热持续升温,越来越多的学生选择负笈海外求学。相关留学专家表示,避免心理亚健康,要在出国前就开始心理建设,以客观心态面对出国。在规划海外求学目标时要有长远的打算,同时给自己留足后路,做好输的心理准备。
留学成功者大多是做足困难准备、目标清晰的学生。“最重要的是要清楚自己出去要干什么。”出出国老师说。
关于低龄留学生群体,出出国留学专家认为,首先,家长要对自己的孩子有精准的判断,做好留学准备,关键要看自己的孩子是否适合出国。其次,如决定出国,需提前让孩子做好承受失败的留学心理准备,培养孩子的沟通与自理能力等。
出出国老师提醒大家,即使做了充足的准备工作,出国留学生在国外遇到困难也在所难免。很多大学都有国际留学生组织,能帮助学生解决各方面的问题。如果学生出现严重的财产或生命安全方面的问题,也可以联系当地的中国使领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