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消息 据京华时报报道:8月17日,中国科学院公布2011年院士增选初步候选人名单,呼声很高的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饶毅落选。当天,这名“顶级海归”在博客上发布半年前即已准备好的一份声明,称“从今以后不候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他如何事先料定自己落选?院士增选制度问题何在?几经电话沟通,饶毅接受了记者的邮件采访。
希望他们改正错误
记者:你那篇宣布不再参选中国科学院院士的博客点击量已接近8万次,网上对这件事关注度很高,公众的这种反应你之前想到过吗?是否会给你造成压力?
饶毅:我知道科学界会有反应,海外生物学界会有反应,我没有预料到公众的反应。不过不造成对我的压力。
记者:你在博客中说,是出于对中国科学院前辈科学家、院士的推崇、敬佩、尊重和感谢,才于年初接受推荐候选中国科学院院士。在参选之前,你对增选院士本身怎么看?这种看法现在有无变化?
饶毅:没有变化,对于好的科学家,我继续尊重,无论他们是否是院士。同理,对于不好的,我自然知道,也与他们是否是院士无关。
记者:你对自己落选一事似乎早有预料?你是基于什么原因做出这种判断的?
饶毅:我遭打压、排斥早已不是第一次。以前一些不是院士的,而且可能我帮助过的人,也因为我回国而这么做过。
记者:得知你落选后,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施一公也在媒体上做出回应,对你的落选表示不理解。据了解,施一公也参加了此次院士增选。同样是从海外归来的讲席教授,你觉得他有希望入选吗?
饶毅:我觉得他下一轮必定会进。我希望中国科学院认识到事情的严重性以后,改正错误。对于很多还在观望的海外优秀科学家,这是一个信号。目前,人们误以为一批海外正教授回国了,其实据我估计,生物学全时回国的正教授不到10人,其中一半在北大各个院系,中国科学院有几个所长还未全时到位,其他大学的院长也未全时到位。其中有些人在过渡,有些人在观望,他们最怕的可能就是国内的关系网。我希望,以个人声明来扭转这个具体问题,使其他海外学者能全时回国。
落选无碍研究教学
记者:在你发表这篇博客后,有网友支持你的决定,觉得你代表了中国科学界的良心,希望你坚持走自己的路。但也有不赞同的,觉得你不适应中国“国情”,建议你回美国去。对于种种说法,你怎么看?
饶毅:我认为我可以在中国做很好的科学研究,也可以教学。我的目的不是院士,所以,不做院士肯定不影响我做研究和教学。
记者:2007年回国之前,你已是美国西北大学的终身讲席教授,有自己的实验室,有充足的科研经费和优厚的个人待遇。你在这种情况下选择回国,面对的却是国内存在的各种各样的问题,会不会感到失望,或是后悔当时的选择?
饶毅:不会。
记者:在你看来,与国外相比,中国学界不能网聚人才的根源在哪?
饶毅:人员间矛盾多于国外。(王硕)
对话
人物
饶毅 北京大学终身讲席教授,生命科学学院院长,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资深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