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首部华侨华人研究蓝皮书《华侨华人研究报告(2011)》发布。蓝皮书显示,自1978年改革开放至2009年底,中国各类出国留学人员(即国家公派、单位公派、自费留学)的总数为162.07万人,留学回国人员的总数为49.74万人。以留学身份出国,目前仍在国外的留学人员有112.34万人,主要集中在发达国家。(8月17日《南方日报》)
根据这样的数据,不难推导出,我国留学生仅三成学成归国。公众早就知道留学生学成回国率不高,但这样的数据,还是出乎许多人的意外,以至于舆论一阵哗然。
这些留学生可谓“学生中的战斗机”,他们的成长占用了太多优势资源,凝聚了社会太多的期望,公众希望他们能够学成回报,能够报效自己的祖国。公众的反应完全能够理解,但要看到,这些学生留在国外,也并不是不可以对祖国作出贡献。
在全球一体化下,人才的使用早就打破了地域空间限制。这些学生虽然人在西方,但依然可以为中国作出自己的贡献。这些年来东西方交流在进一步加大,我们许多企业都把办公室设到了国外,不要说这些走出去的留学生,即使一些纯粹西方的学者、专家,也为我们的企业所聘,其知识为我们所用。随着中国企业进一步走出去,留学生为祖国服务的机会更多。而且,人都是有感情的,中国人尤重感情。对于这些学有所成的留学生来说,无论他身在哪里,始终都有一颗中国心。他们虽然没有归来报效祖国,但只要有机会,他们总会想方设法直接或者间接回报。
当然,就回报的直接效果看,回来远比留在国外大。这里,涉及留学生为什么滞留国外不归来。或许其中有着经济的因素,有着生活的考虑,但永远不要忽视的,还有着事业之故。虽然说这些年来,我们的成才创业环境有了很大改进,但与西方相比,还有着不小的差距。在我们自身存有不足的现实下,只对留学生提道德要求其实也是一种不道德。或许我们不能一时改变硬件,但从软件入手,营造一流的创新创业成才成事的空间,一定会吸引大量的留学生回归,彼时,学成归国人员将远远不是我们所尴尬的三成。
因此,无需太在意留学生是否学成归国,什么时候学成归国。应该给他们空间,让他们感受到祖国的温暖。回过头来,从自身做起,给留学生归国创造一流的环境。倘能如此,不信东风唤不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