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vid Li,李建。在纽约华尔街做投行工作多年,现居香港某国际投行中国区合伙人。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毕业,美国理海大学土木工程系硕士,美国芝加哥大学商学院硕士。
对李建来说,留学生涯是寻找自我的过程,从工科生到今天的投资银行家,他觉得留学生活不仅仅是为了找到更好的工作,而是找到真正的自我。所以,谈到留学他特别支持今天的学生能抓住机会,去更广阔的天地里体验人生:“我不能说出国留学就一定会给你带来更好的工作,一定事业更成功,但是我觉得的确给你提供一个经验,让你发现你是谁,你能做什么。我们在中国的成长与教育,从来都是别人在告诉我们做什么,很少有机会去了解自己,知道自己最想要的是什么。出去看看,你会发现世界,也找到自己。”
对李建来说,留学生涯是寻找自我的过程,从工科生到今天的投资银行家,他觉得留学生活不仅仅是为了找到更好的工作,而是找到真正的自我。所以,谈到留学他特别支持今天的学生能抓住机会,去更广阔的天地里体验人生:“我不能说出国留学就一定会给你带来更好的工作,一定事业更成功,但是我觉得的确给你提供一个经验,让你发现你是谁,你能做什么。我们在中国的成长与教育,从来都是别人在告诉我们做什么,很少有机会去了解自己,知道自己最想要的是什么。出去看看,你会发现世界,也找到自己。”
名牌大学出国顺利
李家的孩子显然有高智商基因,李建的哥哥上北大,所以80年代李建报考大学时,不想重复哥哥的路,就选了清华。80年代末,国内的机会没有那么多,北大清华的理工科学生出国风气很浓,几乎人人都考托福GRE。李建的一个表哥上北大化学系,先于他去了美国,更使得他受到影响。90年代初毕业的时候,工作也不好找,大家基本都在想怎么申请美国的奖学金。
李建申请到Dartmouth学院的奖学金,顺利去美。到了那里后,他发现这个学院的土木工程研究学院科研水准不是太强,所以又转学到宾夕法尼亚州的美国理海大学。对于国内清华大学级别的工科生来说,在美国念硕士学位是小菜一碟,李建没有选择读博,而是拿到硕士学位后就在纽约的工程设计公司找了个工作,跟所有留学生一样,通过工作申请绿卡,同时也开始在纽约体验多姿多彩的文化生活。
“我们那批留学生基本都是这个路线。考托考G,申请奖学金,念学位,办绿卡,永远有下一步,前面总有新的目标。当我拿到绿卡,我又在想下面该怎样。那时有些中国同学早拿到绿卡的已经开始去商学院法学院读书。我在技术公司里听到有人来做讲座,讲投资银行,公司并购等等的事情,当时听着真是云里雾里,完全不懂。但是这几件事情让我开始关注商学院,最后也决定申请。”
纽约是金融中心,在那里华尔街聚集了很多理工科背景出来转做金融的精英,李建也很容易受到影响。像在国内读大学读的是最好的学校之一,李建申请美国的商学院也为有名的美国芝加哥大学录取。
商学院等于度假
开始的时候,李建对管理咨询比较感兴趣,但是在一堂相关课程上,班上同学要组成一个团队,去接真正的活来学习,实践以后,李建发现自己并不喜欢这个行业,而是金融更对其胃口,于是就决定了做投行这个方向,并在第一学期后的实习就找到了Chase Security去实习。
对于已经在美国工作了几年的李建来说,商学院的功课没有什么困难,虽然商学院试图把经济啊商业的一些东西科学化,但是数学公式什么的都很简单,对于工科生出身的他来说完全不用花什么功夫就能掌握。他觉得商学院最重要的是为他打开了新的一扇门----如何跟人打交道。
在商学院有很多的鸡尾酒会,让大家去社交,寻找工作机会,或者交流信息。起初在这样的场合,他完全不知道怎样应对,但是随着不断参加这种活动,他开始知道怎样去跟酒会上的陌生人展开谈话,怎样打开陌生的局面,等等,这些都是以前作为工科生的他缺少的训练。
“而且商学院的同学来自各行各业,‘三人行必有我师’,你可以从同学那里学到很多。只要你能开放自己,接触不同的人,你就会有所收获。”
在商学院第一学期之后大家都要找到实习机会,那以后就要找工作,基本上在上第二年时就已经有了工作的去向,这以后对于李建来说就完全像度假。他决定利用这个机会继续拓展自己的视野,于是选择去另一个国家做交换学生,既然自己来自亚洲,又已经在美国很久,他选择了去瑞典学习一个学期,而且在那里选择的是一些比如“英语文学”之类的课。
“我觉得我经过了在美国的学生,工作,现在已经可以获得更多的自由,我希望能更加开拓自己的视野,学习一些以前不足的东西。瑞典是个完全用英语可以畅行的国家,那里的电视台有50多个英语频道,大学生对英美文化的了解很深入,好莱坞大片同步公映也就罢了,像美国文学经典名著如《麦田里的守望者》等等也都是学生必读书,所以我在那里接受了更多的英美文化教育。同时瑞典也有自己的特色,讲究自然的生活,讲究生活品质,人们喜欢享受生活,开派对,派对上都是蜡烛啊,喝红酒啊,那里的环境有点乌托邦的感觉。”
在中国留学生里,李建的确有独特之处。一方面他像很多留学生一样,精心选择自己的留学之路,发展自己的职业生涯,但同时他的留学生涯也充满了对异国文化的兴趣,对自我寻找的明确意识。从商学院毕业,再回到纽约的他,确定了自己的金融事业的同时,也更加了解自己,了解生活,了解西方文化。
多姿多彩的纽约生活
在纽约重新开始工作,投行的工作很繁忙,但是此时的李建已经可以享受大都市的多姿多彩。他在曼哈顿边的罗斯福岛租了个房子,那里一站就可以到曼哈顿,但同时环境又比较好,空间也比较大。他有空就呼朋唤友开派对,尽情享受单身生活。更有趣的是,因为朋友的关系,他认识了一个戏剧团体,正在排一出关于纽约移民的戏,他被介绍去演剧中一个中国留学生的角色,成为一个“演员”。
“纽约的很多演员本身也都是身兼别的职业,所以我这样的业余演员也没有什么特殊。况且那个角色就是关于我这样背景的中国移民,所以他们觉得我很合适。当然也参加了演员培训,对我又是一种新的教育。比如老师会给让大家抽纸条,抽到什么内容就要表演出来。我拿到纸条,看到上面的词完全不懂,也不知道怎么去表现,但是发现同学们却八仙过海,各显神通,都能表现一番。我后来才知道纸条上的字本来就是老师瞎编的,要的就是每个人的应激能力和想象力。”这些东西在他的传统教育里本来没有,让他感到更多的新天地。
李建很适应美国文化,也特别喜欢丰富的纽约生活。他忙工作,也忙着结交朋友,开派对,参加话剧演出,去看各种演出电影,品尝美食,等等,他觉得西方文化的确有其长处,值得中国学习,对于留学生,他说“一定要开放自己,多体验,多看,不仅是规划拟未来的生涯,而且是了解你自己,了解你到底想要什么,成为真正的自己。”
幸运参与中国的快速发展历程
李建很享受在美国的生活,但是就在他跟女友结婚不久,一个芝加哥商学院同学的电话,将他召回到了香港。同学在中国做一个金融咨询公司,后来被国际投行看中,做一个joint venture,拉他回来做合伙人。他觉得这个机会很好,难以错过。在美国做事,一切已经定型,职业生涯也是一步步往上走,不是一上来就能直接接触客户。而中国现在金融市场是在起步阶段,金融服务业在经济发展中起的作用也越来越大。他商学院的同学也都纷纷回国发展。
“我们这代人很幸运,赶上了中国快速成长的过程。之后再过一些年,估计环境会跟美国差不多。而我们正好处于一个最活跃的时期,民营企业很有活力,需要投行的事情也很多。”
虽然国内的市场相比美国还不完善,对于李建这样的海归来说也需要去适应环境,但是李建觉得学金融的人回来毕竟有优势,不像自己以前学工程的同学,回到中国反而没有什么优势,因为这里的理工科比较发达,不像金融行业现在一切跟国际接轨,对海外商学院背景的人特别有需求。
李建的太太在纽约生下女儿后,也回到香港工作,李建每周都要出差,所以对于香港这个城市本身他觉得基本没有融入,不像以前在纽约的时候,完全能享受到当地文化的各种好处。他本身还是更享受美国的文化环境,所以他觉得以后退休以后可能还是会回到美国东部去生活。他觉得这个时候能回国生活特别幸运,能参与和促进中国的发展,能发挥自己的所学。等到退休,他和太太还是想再去享受美式的生活。
“对于出国,我是绝对鼓励每个有机会的人去尝试去追求。我觉得我们中国的成长环境,每一步都是家长,社会帮你决定,我们在选择专业,方向的时候,很少想到是不是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不是符合自己?到西方社会,有更多的自由,留学的过程也是一个寻找自我的过程。你会开拓你的视野,同时也会发现一个真正的自己。”
出国留学让李建从一个工科生变成了投资银行家,也把他性格中开放,活跃,乐观的一面挖掘的淋漓尽致。他相信人的一生就是要不断开拓,不断寻找,前面永远有新奇的东西等待发现,这让他不仅仅事业有成,而且让他成为一个特别有意思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