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小编一直在想一个问题,一个孩子生活在国外会是多么难捱。不管英语多好也都不是母语,在表达上肯定不能那么运用自如,更何况很多学生只是英语刚刚能与人做日常交流而已。就像你能说出sad,但你是否真的能表达出你所感受的sad是什么?是欲哭无泪还是司马青衫?是黯然神伤还是痛彻心扉?
你在路上走的时候,会不会觉得自己是个外人,或者像个异类?甚至开始怀疑自己选择留学的正确性。我想这个时候你肯定会想起远在千万里之外的父母、朋友,甚至那些欺负过你的人。“思念”这种东西总会无时无刻的沁入你的心里,在你寂寞的时候,孤独的时候,生病的时候……
就算有电话可以联系,有视频可以看到,但真的能解决问题吗?妈妈总说记得添衣减衣,好好吃饭,别总想着减肥。爸爸却总是不言声,却躲在妈妈身后提醒她嘱咐你睡前锁好门窗,别总晚上出去玩,也别委屈了自己,最不得了了才凑过来问一句钱够不够花,不够花了就说,爸给你打过去。父母总是絮絮叨叨说些让人耳朵长茧的话,从你离开家开始,说到你站到他们面前为止。
出国这么难捱,我们到底为什么要出国?是不懂事的时候想出去走走,避开父母的羽翼?是觉得自己长大了能独立生活,证明一下自己?也有很多家长都想把孩子送出去,让他们自己去历练,可是否又想过,孩子能适应国外的生活吗?学业上的压力、生活上的压力,这些负面情绪是不是能自我调节好?
之前我们说过,出国留学切记盲目跟风,那除了选择国家、学校这种事情,我们是不是还要做做准备?哪些东西又是我们要提前准备好的?
我想首先就是了解,一定要了解你要去的地方,无论是天气、环境,还是人文,都要先摸清楚。那个地方冷就多带厚衣服,饭菜口味接受不了就拿点零食,住在寄宿家庭就准备些特色的小礼物。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留学也是如此,只有了解了对方的风俗习惯才能有效而迅速的融入进当地的生活。
刚才说过,一个人在外很难。脱离了之前熟悉的环境,突然与父母和朋友分开,那该怎么自我调节?
小编建议你多出去走走,多多结交朋友,交流是拉近人与人的距离的最佳工具。千万不要觉得胆怯而不敢张嘴,要记住微笑是国际通用语言,就像那句俗话说的“伸手不打笑脸人”,这句话在任何国家都一样适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