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提过从两个角度写ethical dilemma的文章,分别是抉择和反思,下面小编就介绍一下第三个角度去书写ethical dilemma,那就是思想升华。除了要把事件的过程描述清楚,还需要注重文章思想的升华。举个例子,出出国曾有位同学遇到了关于ethical dilemma的文书题目,她的故事是这样的:
这位同学从小学四年级开始,通过“希望工程手拉手”活动,用自己的压岁钱对一个河北农村的失学女童进行资助。这个女孩比她小两岁,当时上二年级,她每个月和这个女孩通信,交流学习和生活情况,每个学期给她寄学费,文具和书籍。在小学毕业的暑假,她和父母去了这女孩的家乡,位于河北省深山中的农村。这个女孩家庭条件很差,父母都是种地的农民,家里还有一个小她四岁的妹妹,全家唯一的收入就是种地钱。女孩所在的村子接待了该同学一家,村民们都和该同学及其父母有了交流,也正是那次旅行之后,女孩一家的态度开始改变。
女孩的父亲希望可以进城打工,于是拜托该同学的父母为他找个工作,于是她的妈妈便托同事在一个建筑工地给他找了一份工作。在他打工期间,该同学的父母多次去工地看他,并给他带去衣物和生活用品,不仅如此,他在春节回家之前,还给他买了许多年货。后来,女孩的亲戚希望该同学一家可以帮忙,为他们村种植的苹果找到销路,这件事该同学的父母爱莫能助。再后来,女孩村里的邻居来北京看病,也住在这位同学家。总而言之,该同学从资助一个女童,变成了资助一个贫困村,负担越来越沉重。
这位同学从而开始陷入矛盾境地:“继续帮助女孩,意味着要帮助整个村庄,这个负担对我太过沉重,而且,我也不希望村民们变得‘好吃懒做’;不再帮助女孩,我心中有愧,毕竟是我让她重新进入课堂学习,打破她的梦想太过残忍。我对这个问题一直很痛苦。”
从这位同学提供的素材来看,她的最终决定是:“我上高中时,女孩在我的资助下完成了九年义务教育,并在中考中考取了一所师专,我认为我已经‘仁至义尽’,帮她完成了基础学业,并且能够成为一名老师,也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命运,不再是脸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不用再靠天吃饭。我认为我的帮助可以到此为止了,于是我们断绝了往来。”
出出国的文书写作老师拿到这样的素材,首先判断这个故事不错,切合题目要求,同时认为这位同学在经过了两难选择之后,最终的决定是正确的。但在出出国的老师看来,该同学所做出最终决定的理由不够明确,认识还不够到位。
如果从理性的角度讲,道理应当是:“我参加希望工程,所以我的责任是供这个女孩上学。除这女孩的学费外,其它事都不是我的责任,也就是都不是我一定要做的事。为这个女孩寄文具,我的全家去看他们,给他们带东西,都已经是希望工程之外的事。为他父亲找工作,已经是大大超出了希望工程的范围。希望工程不是为家庭脱贫,介绍父亲工作已经是我家在帮她家脱贫,而为一个村庄脱贫,不是个人行为。所以我已经足以为我和我全家为帮助一个农村家庭改变命运所做的一切而自豪。”
最后,出出国的老师在完成这篇文书时,将这样的观点简明扼要地融进了内容当中,从而使文章的思想得到一定的升华,能够给录取委员会留下一个良好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