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旅居美国的中国人,在和本地人交往中,难免会碰到语言沟通上的障碍,或者因为文化的不同带来的“不理解”。
我刚到美国时,也遇到过这方面的困难。有一次,到商店买手机,售货员要了我的社会安全号和驾驶证,在电脑上操作了一阵后告诉我,你没有“Credit”,要交美元的押金才能买T-mobile的手机计划。“Credit”在英文是“信用”的意思,我以为她说的是信用卡,连忙掏出中国建设银行的信用卡给她看。她摇了摇头,我说中国的信用卡在美国也是可以用的。见我还是不理解她的意思,她便让我等等,然后拨打电话。过了一会儿,她把电话给我,只听见里面居然有位男士对我说普通话:“您好,先生,我是翻译公司的,现在受T-mobile公司的委托为您担任翻译,您有什么需要帮忙吗?”我把“Credit”的困惑和翻译说了,他告诉我,在美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信用记录,你刚到美国,信用记录为零,所以买手机计划需要交押金。多亏这位翻译先生及时“露面”,才使我理解了售货员的意思。
后来,我知道,预约医生看病时,也可以同时要求安排翻译陪诊。我的口语在美国生活还凑合,但像描述病情这种一点都含糊不得的事,我还是得让医院请个翻译,反正这是医院提供的一项免费服务。
美国是个移民社会,语言多样,文化多元,一些大的商业机构往往会聘请不同族裔的人来担任客户服务代表,便于和不同种族的人沟通。我在打一些大公司的客服电话时,首先会问你们有没有人会说汉语的。许多公司通常只提供西班牙语或日语服务,能够提供普通话服务的还不太多。如果你强烈要求对方提供汉语翻译,有的公司会通过三方通话的方式,请翻译公司的人员介入帮忙。
美国大学生不是人人都有手机,但笔记本电脑几乎是必不可少的。在密苏里大学哥伦比亚校区,不论是在图书馆还是教学楼,甚至是走在校园里,你用带无线网卡的笔记本电脑都可以免费上网。在教室里,常见的情形是学生一边听课,一边用电脑上网搜索相关资料。
这种随时随地可以无线上网的便利,在美国的一些公共场合也都提供。比如,机场候机厅、宾馆大堂等,都可以自带的笔记本电脑上网,便于商务客人及时查阅信息,处理邮件。不过无线上网服务在这些公共场合大多数是需要用信用卡直接在网上付费的。
美国人出外,多半是自己开车,有时找车位泊车挺费时的。一些商业机构便“发明”了不用泊车照样办事的简易程序。比如,到麦当劳餐厅买快餐,你开着车绕餐厅外一圈,先看图片对着麦克风点餐,然后前移到另一个窗口探出头来把信用卡或现金交给服务员付费,再到最后的窗口取快餐,前后只要两分钟时间,而你根本就用不着下车。在有的银行取款也是这么方便――开车经过ATM机前停下,直接从驾驶室伸手把银行卡插入,做相应操作后取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