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次沟通Z同学就给我留下了极深的印象。当时,Z同学电话中的第一句话是“不好意思,这么晚了还给你们打电话……”,简短的沟通中出现了无数次的抱歉,在这次短暂的交流中我鼓励她有了很多新的想法,随即约定时间见面。
Z同学从小在部队大院长大,父母对于其要求极高,孩子也从来都没有让父母失望过,对于父母的要求和期望绝对都是高质完成。她身上没有很耀眼的光环,对于自己认准的方向她只有低调的坚持。与Z同学开始沟通后,她的话题一直停留在没有高GPA、没有牛推、没有非同寻常的GRE,作品集似乎在同样的申请者中也并不出众。对于自己的申请背景,她对此有太多疑问,言语中透露着不自信。真的有这么差么?我试着挑战了她一下,“既然这么不自信,那别出去了。”她没想到我会这么说,愣了一会儿,很坚定的告诉我必须要出去。听到了她的肯定,我们开始了后面的深度背景分析和规划。
对于自己的背景,Z同学显然进入了歧途。录取委员会是很看重这些硬指标,但是更关键的是这个分数后面代表的意义。虽然Z同学的GPA只有3.1,只属于合格的成绩。但是从Z同学的选课上,我们发现层次非常明显,尤其是有关艺术、文化与历史方面,课程深度还是非常匹配美国院校的要求的。尤其是RISD这样以文化为出发点的院校。这些相关历史的深度研究使她具备了较高的审美修养,同样也是一个学习和沉淀的过程。谈及到之前的课程成绩为什么不理想时,Z同学简要回忆了下大一大二的炼狱般生活。因为没有艺术功底,她在设计上、绘图上都很吃力,基本功差的太多。为了使自己能够更好地跟上老师和同学们的步调,她开始四处拜师学艺,尤其是在练习速写时,经常一练就是一天,到最后胳膊都抬不起来。虽然现在大多数都是在用电脑,但速写的练习她始终坚持着。在拜师的过程中她也曾被拒绝,被人否定。听起来很一般的故事,但她的坚韧和努力深深的感染了我。为什么没有放弃?为什么这么大胆?答案就是很好的动机,也就是录取委员会想知道的Motivation。
经过长达两个小时的分析,我们一一解析了Z同学一开始提出的各种她认为不利的背景。她脸上的沉重逐渐被喜悦替代,嘴角终于有了上扬的角度。她开始重新审阅自己,不断地开始向我们提供其他的素材,在后面的结构访谈过程中,我们给每一个学校呈现了一个不一样的Z,这里面没有翻天覆地的编纂,有的是对每一个素材新的理解角度,这些正确的理解与运用是她的出现立即被录取委员会锁定。最终获得了RISD,Cornell和USC(学费减免)的录取。
Z同学的成功,由她自己的努力和坚持,但更重要的事情是她做了一个正确的决定。在自己茫然踌躇的时候选择向外界敞开心扉,借助专业的力量实现自己梦想。如果你有任何关于美国留学的问题请随时致电4006-591-991,我们资深的顾问会给你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