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蕉人,这是留洋学生给自己起的一个绰号,讲得是文化差异的问题。文化差异,没有发生的时候,无论你怎么想,怎么“军演”,都不如真发生时来的切肤和茫然,因为这种冲突不仅是思想上的,更多的还是感情上的和习惯上的。如果当了边缘人,再加上抑郁症,其后果可能是不便多想的。
问题实际上多是心理的,因为“受伤”时抓把盐上去的肯定是你自己,说不定还会再添一把辣椒面。接受西方教育就是传承西方文明,这是西方教育的目的。接受东方教育同样如此,比如中国的孔子学院,印度的泰格尔大学。学技不学法是做不到的,因为离法则无技。况且现在都讲的是融合、交叉、比较和包容,乃至多极。所以香蕉人应当是大受欢迎,要说有烦恼那应是十几、二十年前的事。现在再有烦恼,大多可能是自寻的了。
但是对文化差异的不习惯,不是一代人解决得了的问题。毕业以后留在欧美的学生,就是经过十年以上的工作和生活,仍然反应说,当洋人同事在一起聊天开玩笑拉家常时,立刻会感到自己是一个“外人”,是“老外”。
可当他们看到自己的小孩和洋童一起玩耍,一起溜冰、游泳、跳舞、弹琴,亲密无间的时候,心中升起的是什么感觉呢?是嫉妒?是酸楚?是感慨?是思乡?百味瓶一时难辨。还是潇洒一点,就叫“烦恼”吧。其实既无烦,也无恼,倒像是一缕惆怅。
如果我们从另一个角度考虑,近二十年来,东西方文化差异越来越小,东西方文化大融合的跡象越发明显。美国大学也将包容和善处不同文化,解决复杂文化问题作为学生的培养目标。这香蕉人,岂不成了香饽饽?西方文明构成的基础是希腊神话、荷马史诗、柏拉图、基督文明、但丁神曲、文艺复兴、莎士比亚和托尔斯泰;相对应的中国传统就应当是三皇五帝、山海经、儒学、道教、关汉卿、汤显祖、曹雪芹和鲁迅。如果我们进行仔细对比,不但可以发现在阶段和顺序上中西方文明发展有着共同的轨迹,甚至在时间上都有不少惊人的相同之处。‘
那么我们完全有理由取消“香蕉人”这个词,代之以“地球人”。
出出国通讯员/文
11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