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国际教育自古有之,以唐为最盛。长安的大学就有不少的国际学生,一读就是多少年,毕了业,成绩优秀的还被任命为各级官吏。有一位日本留学生还当上了国家图书馆的馆长。
到了近代,国力渐衰,再不是超级大国了,备受欺凌。到欧美日留学,成了洋务运动的一个主要内容和反响。李鸿章牵头,左宗棠力挺,策划组织了最初的留美活动。这是官办,由左宗棠负责筹资。第一、二批学员招募,极为困难。把孩子送到洋鬼蛮夷之地,无异受死。最终是到衣食无着的穷苦人家去去招11、12岁的男孩凑数。这些人当中学有成就的名人不在少数,詹天佑就是其中之一。后来李鸿章又自掏腰包四万美元,在纽约盖了一幢房子,作为留学生事务管理中心。
而军方则组织一批人到英国皇家海军去留学,以做为北洋水师的干部准备。浙江人严复就是其中之一。但他出名是因为翻译了“天演论”,而不是什么海战军功。
留学的多了,了解西方的多了,才知道洋鬼蛮夷比我们发达,风情各异,也很好玩,所以高干子弟也纷纷参加到这一活动中来。但这些纨袴无心读书,只为观光玩耍,所以被标定为“贵胄游学”,大致可以追溯为公费旅游的热身之作。
民国时期留学以欧美为主。清华留美预备班是“专款专用”。政府支持一直是主要形式,民间、军队,个人作为补充。其间中共干部留苏是与苏共的“合作项目”,也有第三国际的因素。50、60年代清一色留苏,一般闹一个“付博士”回国当讲师或工程师,国家全包。改革开放以后组织大批人员留美,通过VST考试,赴美一年进修,国家全包。然后是本科生公费留美。然后是闸门大开,有钱就行。
一时间送子留洋成了身份和炫耀的重要节目。国度也遍及所有能想到的可以去的地方。一时间几乎成了一种运动。谁不参加,似乎就是金领俱乐部当中的另类和异己分子。
到2010年,留洋已被彻底平民化,不论乡镇农村,老少边穷,凡有学生的地方,都在策划留洋,这经费可就成了大问题。怎么办?挪用养老金,卖掉住房,亲朋借贷,变卖祖产;学生自己办申请可以DIY,可以申请奖学金。成绩不够怎么办?是不是可以......?
这些学生对留洋的全部知识和信息有三个来源和三个组成部分:网络清扫,道听途说,和骗子忽悠。善良的人们,提高警惕啊。不要被欲念迷住了双眼。
出出国通讯员/文
2011.07.14